- 书名: 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作者: 维克多·弗兰克尔
- 简介: 美国具影响力的10本图书之一。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 出版时间 2010-06-01 00:00:00
- ISBN: 9787508058993
- 分类: 哲学宗教-哲学读物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高亮划线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 最后,弗兰克尔最具持久力的观点,正是我在生活以及无数的咨询中一直呼吁的: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857527-3-1743-1861
- ⏱ 2022-01-23 00:00:51
📌 某位中产阶级上层的绅士向占领他所在城市的纳粹军官出示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包括大学毕业证、杰出市民推荐信等等。纳粹军官问道:“这就是你所有的东西吗?”绅士点点头。纳粹军官立即将这些东西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告诉他,“很好,现在你什么都没了”。于是,绅士彻底崩溃了,因为于他而言,做人的尊严依存于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没有尊严,精神也随之崩溃。对此,弗兰克尔会争辩说:“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857527-3-1934-2147
- ⏱ 2020-03-28 18:59:09
自序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 火车慢慢地,犹豫地继续行驶,似乎也在尽可能地拖延乘客意识到恐惧的时间,哦!这就是奥斯维辛了! ^857527-5-4189-4235
- ⏱ 2020-03-25 23:56:45
📌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857527-5-20282-20333
- ⏱ 2020-03-28 17:53:37
📌 我的意识还停留在对妻子的思念上,一个想法突然闪现在我脑海中:不知妻子是否还活着。于是,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如今我对这件事理解得更加深刻,那就是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857527-5-20794-20928
- ⏱ 2020-03-28 17:54:42
📌 集中营生活中快乐的匮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消极的幸福——即叔本华所谓“免于痛苦的自由”——而且即便这样的幸福也只是相对的 ^857527-5-25692-25750
- ⏱ 2020-03-28 18:06:15
📌 解放以后,我碰到原来那个集中营里的一位狱友,他当时是营里的巡查,他回忆说,有次他曾经追查过犯人尸堆里丢失的一块肉。后来发现有人在煮那块肉,他把肉没收了。当时那里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而我离开的正是时候。 ^857527-5-30476-30578
- ⏱ 2020-04-24 23:55:52
📌 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样的人在数量上可能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857527-5-35419-35543
- ⏱ 2020-04-25 00:12:26
📌 积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有机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价值,而消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满足于对美、艺术或者自然的追求。 ^857527-5-36077-36128
- ⏱ 2020-04-25 00:13:37
📌 我们曾经说过,犯人容易忆旧,为的是忘记眼前的痛苦。但剥去当下的现实性就会蕴涵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容易忽视积极度过集中营生活的机会,而的确存在这样的机会 ^857527-5-38726-38800
- ⏱ 2020-04-25 14:53:15
📌 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857527-5-39862-39897
- ⏱ 2020-04-25 14:55:37
📌 我不仅谈到了未来以及未来头上蒙着的面纱,我还提到了过去,提到了过去所有的欢乐,它的光芒仍然照耀着现在的黑暗。我引用了某人的一句诗:“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不光我们的经历,还有我们的行动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难都不会消失。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但我们可以使它们存留在世上。“曾经是”也是一种“是”,甚至更为确定。 ^857527-5-44263-44420
- ⏱ 2020-04-25 15:04:09
📌 盖世太保 ^857527-5-48035-48039
- ⏱ 2020-04-26 00:26:09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追求意义
存在之挫折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心理—动力
📌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857527-10-1162-1225
- ⏱ 2020-04-26 00:51:16
存在之虚无
生命之意义
📌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857527-12-604-665
- ⏱ 2020-04-26 00:57:15
📌 。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857527-12-748-776
- ⏱ 2020-04-26 00:57:26
📌 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857527-12-918-1007
- ⏱ 2020-04-26 00:58:11
存在之本质
📌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857527-13-1312-1419
- ⏱ 2020-04-26 01:04:24
爱之意义
苦难之意义
📌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857527-15-1173-1202
- ⏱ 2020-04-26 01:10:28
次临床的问题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超级意义
📌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857527-18-626-696
- ⏱ 2020-04-26 09:06:59
生命之短暂
📌 我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857527-19-997-1019
- ⏱ 2020-04-26 12:26:47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 意义疗法所谓“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以下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我早在1939年就在德国描述过矛盾意向法。 ^857527-20-1622-1716
- ⏱ 2020-04-26 12:30:56
📌 应当运用矛盾意念法来对抗预期焦虑,用反应消除法对抗过度的意念及过度的反应。 ^857527-20-4853-4890
- ⏱ 2020-04-26 12:35:20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 当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由也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自由,而是针对特定条件采取某种立场的自由。正像我所说的:“作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个领域的教授,我充分认识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条件对于人的限制。但同时作为四个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也亲 ^857527-21-987-1107
- ⏱ 2020-04-26 12:37:08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 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理,每个人都有随时改变自己决定的自由。因 ^857527-22-745-837
- ⏱ 2020-04-26 12:38:32
📌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说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应该配上西海岸的责任女神像的原因 ^857527-22-1703-1788
- ⏱ 2020-04-26 12:41:44
精神病学的信条
📌 不可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也许没用,但他仍拥有人的尊严,这就是我的精神病学信条。没有这一条,我作为精神病学家就失去了价值。我是为了谁呢?仅仅是为了一个受损而无法修复的大脑机器?如果病人不再重要,那安乐死理应合法化。 ^857527-23-684-788
- ⏱ 2020-04-26 12:42:38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比如在集中营,在活人实验室,我们亲眼目睹有人像猪猡,有人像圣人。人的内心里,这两种可能都有。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857527-24-799-931
- ⏱ 2020-04-26 12:45:57
📌 说到底,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是人发明出来的,但是,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帝而进入那些毒气室的也是人。 ^857527-24-985-1033
- ⏱ 2020-04-26 12:47:03
写在后面的话
📌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857527-25-1080-1141
- ⏱ 2020-04-26 19:07:35
📌 但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857527-25-1338-1433
- ⏱ 2020-04-26 19:08:16
📌 我发现这一病症是由于两方面的错误认知而导致的:一是错误地把失业和没用等同起来,二是把没用跟生活没有意义等同起来 ^857527-25-2561-2616
- ⏱ 2020-04-26 19:58:57
📌 我在这里不打算将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进行阐述,虽然我不否认这样的总体意义也是存在的。做个类比,让我们看一场电影:它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857527-25-3884-4103
- ⏱ 2020-04-26 20:04:15
📌 意义疗法中“体验同成功一样都具有价值的观念,是具有治疗作用的,因为它纠正了我们过度强调以内心经验为代价而获得外部成功的做法”。 ^857527-25-4850-4913
- ⏱ 2020-04-26 20:07:00
📌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没有任何理由去怜悯老年人。相反,年轻人应该嫉妒老年人。虽然老年人没有了机会、没有了将来的可能性,但他们拥有比这多得多的财富。他们拥有保存在过去的成就——那些他们已经实现了的潜力和已经完成了的意义——而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夺走这些财富。 ^857527-25-7231-7361
- ⏱ 2020-04-26 20:13:11
📌 鉴于人们仍有可能在磨难中找到意义,那么生命之意义简直就是无条件的,至少从潜在意义上讲是这样。无条件的意义伴随着每个人无条件的价值。正是这种价值使人的尊严具有了持久性 ^857527-25-7390-7472
- ⏱ 2020-04-26 20:13:40
📌 这实际上忽略了那些不再年轻的人的价值,并且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如果一个人不认可这种差别,认为个人的价值仅仅源于他当下是否有用,那么,请相信我,这种人也许不会像希特勒那样,但有可能用安乐死的方式执行屠杀,也就是“慈善”地杀死所有那些因年迈、疾病、精神障碍或其他各种疾患而丧失社会有用性的人。 ^857527-25-7621-7785
- ⏱ 2020-04-26 20:15:12
📌 将人的尊严与有用性混为一谈,是概念混乱,而这种混乱反过来可追溯到当下泛滥的虚无主义思潮。 ^857527-25-7814-7858
- ⏱ 2020-04-26 20:15:29
后记
📌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857527-26-1472-1516
- ⏱ 2020-04-26 20:20:20
📌 马丁·海德格尔 ^857527-26-4991-4998
- ⏱ 2020-04-26 20:31:05
作者介绍